清涧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路遥38岁病重,为何选择隐瞒不肯治疗好友 [复制链接]

1#

小说《平凡的世界》问世之后,受到了绝大部分人们的喜爱,这并不全是因为它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主要是作者把社会各个阶层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描写的太形象太逼真了。看完整个故事后,它使许多青年朋友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加积极地去奋斗。

这本书让很多志向远大的穷小子,学会了怎么到社会中去打拼才能取得成功。因为这部作品,作者路遥付出了常人无法体会到的艰辛痛苦。

路遥在38岁那年,突然得了重病,可是他却宁愿忍着病痛带给他的折磨,医院去治疗。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宁愿痛苦硬撑也不去看医生呢?据他的好友说:他是羞于公开此病。

路遥的困苦人生

路遥是陕北清涧县人,于年12月2日出生在一户贫穷的农家。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建立,一切都百废待兴,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还处在贫穷和苦难中。

路遥家的兄弟姐妹比较多,都还没有劳动能力,所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而在延川县的伯父家非常想要一个男孩,所以两家人经过商议,把老大路遥过继给了大伯。

这根本不用征求路遥同意不同意,两家人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路遥来到大伯家那年正好7岁,也正是上学的年龄。

人们常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话真的没错。

路遥被亲生父母抛弃,很是不幸,好在到了大伯家之后,大伯夫妇喜欢孩子,所以对他很是宠爱。

对于路遥想上学的要求,大伯稍加考虑后,觉得孩子想上学是件好事情,如果好好学习将来有了出息,可以光宗耀祖,自己脸上也有光,所以就答应了供他上学。

从这点看路遥还是挺幸运的,如果不是过继给大伯,他想都别想上学的事情。

新学期开学的那天,大伯把路遥送到了村里的小学校,当时的学校是由一座废弃的庙宇改建而成的。

路遥在填写学籍的时候,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只有一个小名,班主任老师想了一下说:“那你就叫王卫国,意思是长大了要保家卫国,为祖国做贡献。”

路遥心里非常高兴,所以也下决心一定要好好上学读书,将来好保家卫国。

路遥7岁才来到大伯家,与村里的孩子们都不熟悉,所以经常受到本村孩子们的欺负,并说他是被父母抛弃的孩子。

这些话让路遥非常伤心,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也给他之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家里的生活实在是太困难了,供路遥上学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伯父想让他念完初中就行了,但是没想到路遥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却考出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哭闹着寻死觅活的要念高中,老师也劝家长对于这么优秀的学生,一定要想办法供他念下去,要不就耽误了孩子的前途,伯父只好无奈的继续供他念下去。

为了供他上学,家里除了省吃俭用还不够,伯母还得拉下脸皮出去讨饭。

路遥在生活中经历的这些挫折,也成为了他之后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写作素材。

对于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路遥非常的珍惜,在学习方面他比别人多付出了几倍的努力,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中名列前茅。

可是就在他憧憬着以自己的学习成绩,差不多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时,没想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国家取消了高考。

路遥无奈地随着知识青年下乡的大潮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乡不久,他作为群众代表被推荐进入延川县革委会,被任命为副主任,在当时成为风光无限的革命积极分子。

路遥的爱情婚姻

路遥在最风光的时候结识了北京来的知青林红,林红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她非常欣赏路遥的才华,所以经常与路遥在一起探讨文学。

路遥被林红的美貌和与众不同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两人随着交往的加深,相互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不知不觉就谈起了恋爱。

他们爱得很真挚,很炽热,真的达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

有一次,因为工作原因,两人分隔两地,因为思念对方,只能靠书信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也就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竟然互相寄了八九封信。

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爱得已经不分你我。

随着国家*策的变化,一些达到企业开始到知青中招工,这是知青们回城的绝佳机会,能得到这样的机会非常不容易。

有一次,县里给了路遥一个招工指标,这可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但是路遥却毫不犹豫地把这个指标让给了林红。

但是没想到林红走后没多长时间,就给路遥来了一封绝交信。

这封信对路遥的打击太大了,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中,始终无法自拔,甚至还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这时,和林红一起来插队的知青林达,看到路遥这样,很是于心不忍,于是经常来找路遥,劝他想开一些。

在林达的劝解和陪伴下,路遥逐渐从失恋的痛苦中走了出来。

人是典型的感情动物,路遥和林达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俩的心离得越来越近,最后不可避免地相爱了。

林达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他们虽然不同意女儿和路遥的事情,但是非常开明,没有对女儿进行死命的阻拦,就这样,路遥和林达走到了一起,在之后的日子里,林达因为爱,为路遥付出了很多很多。

年的时候,路遥在公社的推荐下,进入了延安大学中文系就读,而林达为了供路遥读书,自己却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她把每个月的工资都补贴给了路遥。

婚后的第二年,女儿就出生了,此时的路遥正在为自己学业和事业忙得焦头烂额,所以林达只能自己照顾女儿。

创作之路

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路遥如饥似渴地学习了不少的文学知识,在闲暇时间,几乎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他读了大量了中外书籍,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路遥毕业之后,就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在不长的时间里,他创造出了不少的优秀作品。然而对于眼前这些成就,在路遥看来,离他的理想还有十万八千里。

为了安静的搞创作,路遥从家里搬了出来,在县招待所住了四十多天,他不分昼夜的伏案写作,终于创造出了红遍大江南北的中篇小说《人生》,后来还改变成了电影,和路遥同时代的人们,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不多。

而此时已经功成名就的路遥,并没有停止创作的脚步,而是在酝酿着写一部史诗般的小说。

他为了这部小说,前往各地去体验生活,为了让小说中的角色显得更真实,他当过矿工、放过羊等等。

有了亲身体验,他开始进行创作,在创作期间,他仍然住在招待所中,过着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他潜心写作这些年,他忽视了妻子和女儿的存在,对于家庭,他是失职的不负责任的。

渐渐地林达开始有些支撑不住了,生出了不少的抱怨。

作家们的生活是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他们的灵感往往是在夜深人静,大部分人已经进入了梦乡的时候才迸发出来。

路遥就是这样,在凌晨一两点的时候,他还在边抽烟边喝咖啡,绞尽脑汁地构思着他笔下的世界,直到天快亮的时候,他才疲惫的倒在了床上,沉沉的睡去,一觉睡到了中午十二点。

路遥这样日复一日黑白颠倒的生活,再加上他的饮食不规律,吸烟、咖啡成瘾,他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健康一天不如一天。

英年早逝

在他38岁那年,医院做了个体检,被查出患了肝硬化腹水,医生建议他多休息,可是为了创作,他把医生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他经常忍着病痛,继续没日没夜地为他那部巨作努力着。

他叮嘱自己的好友,不要把他得病的消息告诉任何人。

因为自己的那部得意之作《平凡的世界》还没有完成,在他看来,创作比生命还重要,为了这部《平凡的世界》他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在这紧要关头他不能半途而废,他必须要坚持。

因为一旦自己的病情被大家知道,家人朋友肯定会阻止他继续创作,医院调养治疗。

另外,因为文人骨子里的那种傲气和要强,他不想让人们看到自己生病虚弱的样子,所以他才羞于把自己的病情公开。

就这样,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了这部《平凡的世界》。

在这部作品获奖不久后,他被任命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但是,他还没来得及上任病魔就夺走了他的生命,那年他42岁。

结语:

路遥的一生是为文学创作而活,他把文学创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他用自己的生命抒写出了那部不朽的巨作《平凡的世界》,平凡的背后隐藏着作者不平凡的甚至有些凄楚的生活经历。路遥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的有感动,也有唏嘘。

他对文学的执着让人心生敬佩。但是由于他的过于执拗和要强,让他的生命过早地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给世人留下了挥洒不去的遗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