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79.6亿元的垣曲抽水蓄能电站一期项目顺利推进,二期项目启动预可研并申请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库;
垣渑高速通车运行,小浪底引黄工程全线贯通;
望仙大峡谷获评国家级4A景区,北白鹅殡葬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闻;
全年Ⅱ级以上优良天数天,排名全市第一;
承办全国北方15省移民后期扶持现场会;
被确定为“山西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县级试点”,被授予“平安山西建设示范县”;
……
年,垣曲县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坚定不移推进“六三”战略,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乘势而上、阔步转型,向全县人民递交了一份稳中向好、亮点突出的成绩单。
垣曲县历山原始森林云海景观
项目建设是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垣曲县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鲜明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抓项目上,把生产要素集聚在项目建设上,把工作绩效体现在项目成效上,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大提速。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四比四看”“三个一批”为突破口,强化项目“四库”管理,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年实施重点项目9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开展“运才兴运”专场推介及各类招商活动32次,举办集中签约仪式8次,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亿元。在项目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及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市下达任务。
运城市副市长、垣曲县委书记杨彦康(中)和县长马巍(右一)调研城市建设。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聚力产业转型,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提升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围绕铜铁镁采选冶炼及深加工、固危废循环经济、新材料、新型建材和新能源五大产业链,持续延链强链补链。五龙镁业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国泰矿业选矿工艺提升、寰慧热力环保提标升级等6个技改项目顺利完成,园子沟尾矿库建设项目主体即将开工;翌佳环保年处理30万吨铜冶炼弃渣综合利用项目一期投产达效、二期完成立项;聚能年产3万吨锂电池碳基新材料项目一期即将投产,华创超细高纯铁量产基地项目主体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东鹏智能家居产业园一期项目两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二期标准化厂房建成,铭铖ACC轻质建材一期主体完工;威顿新能源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全县逐步铺开,中电投风力发电、华昌新能源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平稳运行,全年累计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
县内高速公路
加快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在极端秋汛等不利因素影响下,粮食总产达到万公斤,完成8万亩核桃、2万亩花椒提质增效项目,推广有机旱作节水农业项目1.7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8万亩、开工建设5万亩。有机核桃科技园、优质香菇示范园、现代生猪产业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牵引作用有效发挥;“垣曲小米”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系统收录,推荐菖蒲酒、干香菇、连翘茶、核桃油等优质农产品为全省外交物资,推荐温氏畜牧、润茂科牧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农业特色优势有效彰显。
加快推进文旅全域融合。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推动“百业+文旅”协调发展。北垛十八兵站入围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北白鹅两周墓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名单。成功创建2家“黄河人家”,提标改造3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新城镇、毛家湾镇被评定为山西省农村电商强镇。全年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文旅融合带动全县服务业提质增效。
投资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和二期项目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把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科技和人才引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动力。大力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年孵化小微企业家,新增就业岗位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新入限商贸企业12个;市场主体净增2户,总量达1.4万户,增长15%;完成股改试点企业6家,北方铜业在主板成功上市。持续开展“千人千企”帮扶活动,落实惠企助企政策,为各类企业减税降费1.9亿元。新建市级中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和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各1个,培育科技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市级重点实验室各1个,成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两高一紧”人才10名;全面加强省校合作,先后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所高校成功对接,签订合作协议61份,挂牌共建合作基地个,落地项目60个。
体育场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开发区改革全面提速,“四至”范围全部核定,办理承诺制项目8个,出让“标准地”亩,累计建设标准化厂房39.9万平方米,提供全代办服务事项件,承接省、市、县赋权事项项,剥离移交社会事项项。“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打造“舜心办”投资项目会客厅,建立“三制一辅”工作机制,实现重点项目审批全程帮办代办;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网办率达到96.8%;深化“五减”改革,行政审批总时限压缩比例达到79.6%;设立“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政务服务全天候、不打烊。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逐步推开,列支万元专项资金保障学生课后服务质量,“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有效落实。县域综合医改稳步推进,全县个村卫生室合并为85个,全部达到“六统一”标准。对外融通开放步伐加快,阳永高速正在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侯济铁路已完成站点初设规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与10余家企业落户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达成合作意向,开放型经济水平有效提升。
美丽乡村
城乡面貌焕发新颜
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质年”活动,大力实施“十大专项行动”,拆除广告平方米,拆除违建平方米,整治建筑立面平方米,管线入地米。实施新东街、中条东二街、学府南路、友谊南路、纵五路、康养大道等6条新建道路工程。完成东环路、滨河东路等雨污管网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加快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个,棚户区住房改造新开工套、完成套。新建公共厕所7座,新增停车位个。公共体育场、体育公园、帝舜公园对外开放,城郊森林公园主入口景观提升工程、亳清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北伸工程全面竣工,文化中心主体基本建成。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投入使用,新建5G基站个、新能源充电桩8个,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清理垃圾吨、消除安全隐患处、复垦农田亩。建设旅游公路39公里,改造乡村公路21公里。沿横济线连片实施涉及16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集中整治项目,以沿黄旅游公路为纽带打造10个美丽乡村,完成22个森林村庄提档升级。
生态质量显著改善
统筹重大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施荒山造林5.2万亩、封山育林1.7万亩、森林抚育亩,新建堤防5.9公里,河道疏浚7.4公里,完成退耕还湿亩,治理水土流失5万亩。扎实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聚焦“蓝天常驻”,开展生态环保“夏季攻势”和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加快集中供热、清洁取暖改造,加强建筑施工、餐饮油烟、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污染管控。全年Ⅱ级以上优良天数天,全市排名第一;PM2.5平均浓度下降5.6%,全市排名第二。聚焦“绿水长清”,完成板涧河水质自动监测站、英言污水处理站项目主体工程,整治入河排污口25个,亳清河、板涧河国考断面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聚焦“黄土复净”,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排查治理6家重点土壤监管企业,规范考核15家重点产废单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垣曲县城一角
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着力推进民生保障工作,医院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疾控中心主体完工,东峰山、北城社区两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3%,享受补充养老保险待遇1.7万余人,累计发放金额万元,发放率%。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元、30元。“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完成培训1.3万余人,新增技能人才余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4万个,实现劳动力就业人数1.5万人。文化教育繁荣发展,全年举办线上群众文艺展演22场、线上展览6场,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送戏下乡场、寄宿制学校电影放映场。全年发放各类教育资助资金.8万元,职业中学新校区、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城北初中、逸景幼儿园主体完工,各学段办学条件逐步提升,教育工作稳定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拨付疫情防控专项资金万元,有效应对多轮疫情冲击;积极应对60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余人,累计下拨救灾资金万元,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市最低,信访和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县法治乡村“三四三”工作法被列为全省十大创新案例之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垣曲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牵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生态优先发展、文旅全域融合、城乡功能完善、民生福祉改善六大战略举措,奋力书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垣曲答卷”,以一域之稳定和一域之发展为全市、全省作出应有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