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辛苦一年,好不容易熬到了收获季节,再忙、再苦、再累他们都不在乎,动用全家人,齐心协力,各负其责。天不明上山,完全黑透回家。他们要把一年的日晒雨淋、挥汗如雨、满满的希望全都收割回家,让老人舒心地安度晚年,让子女学有进步,前途光明,让自己对上对下手头不紧,供给不断,心安理得,也让孙子们吃喝玩不缺,兴高采烈,快乐成长。
秋收与夏收不同,夏收在陕北清涧就是收割麦子,一旦成熟了,那是全部,必须在很短时间内收割回家,不然用农民的话说就是麦子老在地里了,会造成很大浪费,所以习惯称之为龙口夺食。而秋收则有了节奏感,因农田是一波一波的成熟,收割也就有了前后的的区分。只要在大风来临之前庄稼倒地,一切都在计划与可控之内。
过去,清涧县农村秋收声势浩大,人背畜驮,成群结队。现在不同了,虽基本是单家独户,但因简易公路修到了田间地头,农用三轮车成了运输主力军,人不再步行上山下洼,而是来回都坐着三轮车,收割数量到三轮车拉运能力极限时即运送回家或打谷场,效率提高了数倍,农民自然轻松了许多。
天黑了,收工回家了。男人“哒哒哒”开着冒着黑烟的三轮车,婆姨坐在三轮车的页子板上,汗水和着灰尘,把脸化妆的像戏台上的“三画儿”,黑一道,白一缕的。不过所有的辛酸,都被收获的喜悦占有。乡间的小路,一上一下,颠颠簸簸满载而归。
回家了,婆姨把手一洗,褶裙一围,面盆一拿,开始做饭。男人把车厢上的玉米袋子或谷穗糜穗,一捆捆、一袋袋往树上、墙头或玉米架上堆放。不大功夫,饭好了,男人在院子或房子里拧开水龙头,双手撩水洗把脸,坐上炕头津津有味的吃一天到晚的唯一踏实饭菜,好整两口的,拧开酒瓶边吃边喝,然后美美睡一晚上。
过不了几天,家家户户院子里、墙头上、脑畔上、窗台上、窑壁上、树杈上、碾盘上、磨盘上;铺着的、摊开的、摞着的、堆放的、挂着的;谷穗、糜穗、高粱穗、玉米棒、荞麦、黑豆、黄豆、小豆、红豆、绿豆、红辣椒、老南瓜、白菜、萝卜……。枣区则是满院子或窑洞炕上、枣笆上、无定河与黄河沿岸的石庵下等等。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此时,农村不再寂寞了,人吵狗吠,车辆不断,各种农产品收购者争时间抢速度,来到村庄大声叫买。一时间,争吵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带给农村一波波的狂买狂卖热潮,农民们则喜滋滋地拿着一沓沓人民币存入银行或压在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