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忘初心心系扶贫挂职干部王公锋的帮 [复制链接]

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拓步平、任艳莉记者苟俊报道“30年前,我曾到黄河东岸的山西参军入伍,30年后又被组织安排到黄河西岸的清涧县挂职工作。这30年河东与河西的人生阅历,充满着我对这片黄土地特殊的缘份与感情。我将带着对这片黄土地的敬畏之心,带着对贫困群众深厚感情去扶贫,助力这片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别样的生机。”这是苏陕对口帮扶挂职干部王公锋的肺腑之语。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王公锋时刻用这句话勉励着自己。年1月,王公锋被扬州市选派至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以来,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倾情倾智,在开展产业协作、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工作中,他甘当“联络员”,统筹协调扬清扶贫协作工作;在消费扶贫中,他乐当“推销员”,帮助清涧农特产品走出清涧,走向市场,助农增收;他更是积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为贫困学子捐款捐物,主动对接企业落户清涧县解决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深入基层一线,情洒枣乡大地

初到清涧的王公锋为尽快了解县情,把下乡调研,联系对口帮扶部门作为自己的第一“功课”,并主动认领帮扶贫困户,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第一次走访贫困户时,就有群众提出,希望能为村里的种植合作社打一口灌溉井。他随即到一百多米高的黄土高坡上察看了百余亩果树由于缺水而生长缓慢的实情,并当即表示一定会帮助解决。为了搞明白具体预算情况,回到县里他主动对接县水利局请他们实地勘察做出预算,并时刻关心着工程进度。一个多月后,不仅灌溉井打好了,专用的井房也盖好了,村民都叫此井为致富井。村里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贫困户还就《致富井》为题写了一首打油诗:千古生存唯靠天,党政扶贫督攻坚。穷山旧貌换新顔,世代发展永思源。

贫困户的这一举动让王公锋很是感动,使他感受到基层群众的淳朴与真诚,以及对苏陕挂职干部工作上的关心支持;使他更加理解了苏陕协作工作的意义,更加坚定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信心。在挂职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下乡调研走访企业无数次,调研笔记达万余字,尤其是对县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对农产品加工销售等运行情况深入了解,并通过走访乡镇,听取干部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对投资苏陕协作项目的想法和建议。这为他在清涧开展帮扶工作,确定帮扶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消费扶贫,拓宽增收渠道

苏陕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在清涧县挂职的扬州干部一直很重视消费扶贫。为了让更多的陕北特产能进入扬州市场,苏陕干部极力拓展销售渠道,在保障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福利采购清涧农产品力度不减的情况下,又利用乡镇结对帮扶资金,在扬州市各市场开办清涧农产品展销会。如此以来,既延伸了清涧农产品在扬州的销售链,又方便了扬州本地群众的购物。

王公锋挂职清涧后就一直思考:如何让清涧土特产走得更远,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这项消费扶贫工作中来?为此,他经常与清涧本地的商贸办、扶贫办等单位的同志及本地农产品合作社的负责人商量研究对策。大家最后一致认为,由于种植结构等原因,清涧农特产品与周边陕北特产同质化问题严重,打造品牌需要较多的时间,尽管现在有“塬上清涧”等品牌,但市场还是有限,要立竿见影求实效,唯有在销售细节上下苦功,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让更多的消费者能记住并推广清涧的农产品。

为了给本地特产做足“细节”功课,他下了一番大功夫。一方面和专业的物流公司对接,从而保障清涧的农产品及时快速到达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此外在地方特产的包装上也是集思广益,除了用包装盒进行统一包装外,还对一些特色农产品采用布袋进行包装。布袋上有清涧的品牌标志,消费者进行二次利用的时候也是给清涧的产品做了广告。这个细节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清涧县除了在产品包装里给消费者附有一封“感谢信”外,还会放入清涧的文旅推介手册,翻一翻精美绝伦的画册,认识了清涧的人文历史,了解了清涧的美食,从而加深消费者对清涧的整体印象。

截止目前,清涧县消费扶贫已实现红枣销售40余万斤,小米20余万斤,杂粮50余万斤,红梅杏20余吨,苹果50余吨、黑毛土猪头,上述地方特产累计销售额达余万元,有效地助力了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

加快人才培养,创造就业机会

“我们清涧是全国著名的红枣之乡、粉条之乡,清涧的红枣皮薄肉嫩,粉条采用纯绿色有机土豆制作,晶莹剔透,希望大家多多品尝。”近日举行的“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场,王公锋亲自通过电商直播,向广大观众推介陕北土特产。

近年来,随着“陕货进苏”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寻找一切合适机会向江苏和全国人民推介陕西的土特产,成为越来越多江苏在陕西挂职干部的努力方向。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了解到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电商带货,2小时成功给湖北秭归县销售橙子60余万元的消息后,王公锋第一时间联系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讨通过电商直播平台为清涧土特产带货事宜。很快,清涧红枣等特产就出现在了“江苏省红色青年筑梦之旅百校万名学子直播带货活动”中。

电商无疑给消费扶贫插上了一双更为有力的翅膀。但电商同时也让王公锋认识到,消费扶贫的根本出路在“市场化”,而走稳走长走好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之路根本在于本地人才的保障,清涧县需要大量电商人才,通过电商人才让清涧农特产品更快、更直接走向市场。

在认识到电商人才的重要性后,今年8月5日和8月13日,王公锋协调清涧县在扬州市举办了两场培训班,一场为“清涧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另一场为“清涧县电商直播人才培训班”。

两班次总计60余人参加培训,其中参加电商直播人才培训班的20人拿到了由江苏省人社厅颁发的陕西省第一批《电商直播专项能力证书》。王公锋认为,这两次培训为清涧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之路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不仅使清涧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道,还能带动更多的清涧人利用新媒体参与农产品销售,改变传统的销售思维模式,在创新中求发展。

为了保障清涧本地营销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在王公锋的协调下,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今年还先后采取“高校+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清涧县韩家硷村成立了“电商直播实训基地”和“村播人才培训基地”。

倾情社会帮扶接力爱心传递

在今年疫情和清涧夏季受灾严重的情况下,王公锋通过走访社会组织与企业,深入企业公司多方募集防疫、民生、基建等物资援助清涧。疫情期间扬州开发区向清涧捐赠口罩0个,乳胶手套双,向清涧富宽农业公司捐赠电商直播实训基地项目专项资金20万元;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协会捐赠人民币30万元。

清涧中小学开学期间,协调扬州企业捐赠给清涧教体局5万只口罩、只体温枪和套防护服、路灯20余台。

扬州慈善总会与依旧爱志愿者协会捐赠空调、电视机、冰箱、电脑以及服装等物资,折款约35万余元;通过千方百计走访各类组织与企业,共计折款万余元,为贫困户和学生,以及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幸福感。

借力“朋友圈”助推招商引资

清涧县主要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扬清协作更是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平台。作为扬州挂职干部,王公锋充分利用自己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优势和广阔的人脉,积极为清涧招商引资谋出路。

今年以来,王公锋先后到徐州、南京、上海、无锡、西安、秦皇岛、北京等地拜访商会会长和企业公司,主动介绍清涧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千方百计协调产业项目到清涧投资兴业。王公锋还积极发展自己的“朋友圈”借助亲朋好友寻线索,通过自己全国各地的战友协调,与一些企业公司负责人进行洽谈,与以前在政府担任招商引资任务的老领导座谈交流信息,为消费扶贫指明方向。联系走访各单位,为引进项目落户清涧开展招商行动。同时,王公锋主动向扬州开发区领导报告任务指标情况,并积极建言献策,恳请区党工委年终表彰时设立扶贫协作十佳企业,调动企业参与扶贫协作的积极性。在积极努力协调下,成功招引了4家企业到清涧投资兴业,还有两家企业正在商谈到清涧投资事宜。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此地即故乡’,看着一个个产业项目在清涧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心里非常高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招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清涧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王公锋自信地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