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的症状 https://m.39.net/pf/a_6858103.html说起酸枣,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并不陌生,山野崖畔随处可见。这种小野果即将成为清涧县的一项富民产业,当地正全力打造“千户万亩”酸枣基地。
连日来,在清涧县宽州镇上刘家川村的一处处山峁上,村民们忙碌着栽种酸枣树苗。今年该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该村和同镇的鲍家沟、呼家岔3个村集中连片打造亩酸枣示范基地。
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辐射周边”的原则,清涧县将大力发展酸枣产业,并配套出台了全县酸枣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20个工作专班推进此项产业,逐步完成“千户万亩”酸枣基地计划。
市场需求旺盛
作为“红枣之乡”,清涧现在缘何又加大发展酸枣产业?原来,这是当地破解红枣产业发展瓶颈的一项举措,旨在促进红枣这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因受季节气候影响,陕北红枣成熟季往往遇到连阴雨天气,致使果实霉裂,丰产不丰收,加之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即便有产量,也卖不出好价钱,枣农发展红枣产业积极性降低,枣林地撂荒现象增多。
而酸枣,果实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酸枣仁,药用价值极高,有镇定安神等功效,市场价格高昂,目前每斤可卖到5元至10元。尤为重要的是,即使成熟季遇上连阴雨天气也不会对酸枣的生长及采收带来影响。
“酸枣市场需求旺盛,但主要来源靠野生酸枣。因野生酸枣生长条件差,采收难度大,再加上粗放不管,病虫害多,导致产量不高。采用人工栽培酸枣,是因地制宜的变通,也是激活红枣产业的一种有效途径。”该县农技人员苏金瑞说。
扶持政策给力
为了推动酸枣产业的发展,清涧县对种植户给予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工程补助为:高标准宽幅梯田6米以上,每亩补助元;机修反坡梯田宽度2米以上,每亩补助元;鱼鳞坑开口长1.5米,直径0.6-0.8米,坑深0.6米,坑外土埂宽0.25米,种植密度为株/亩,补助元。
对于普通栽植,除了免费提供酸枣种苗,还按元/亩的标准进行资金补助,第一年栽植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兑现元/亩,第二年验收成活率达85%以上兑现元/亩。此外,高标准示范基地在每亩元补助的基础上,每亩增加元,用于基地试验管护及滴灌设施配套。
在栽植酸枣种苗的同时,清涧县积极探索红枣嫁接野生酸枣技术。当前,正值野生酸枣嫁接的黄金时期,在石盘便民服务中心上喜畔村酸枣嫁接试验田里,县科协技术人员走进田间,义务指导枣农学习酸枣嫁接方法。据了解,枣树嫁接酸枣技术要求不高,伤口愈合快,成活率能达到80%以上。嫁接酸枣收获周期短,前半年嫁接,秋季便能收果,能有效降低嫁接过渡期带来的收益影响。
“订单模式”收购
折家坪镇麻池沟村村民白进忠已享受到酸枣带来的收益。去年,他试验种植了2亩多酸枣,都成活了,酸枣结得果大核饱,秋后采收了多斤,收入余元。因此,他高兴地说:“现在栽酸枣比种枣树强,我的这个酸枣刚挂果,等将来进入丰产期,收入就更高了。”
白进忠的酸枣卖给了清涧县黄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这是县上引进的企业,主要从事酸枣与地参中药材的种植、培育、科研与深加工、药用提取、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等。该公司经理王新明说,我们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以“订单模式”全程服务酸枣种植户,前期提供技术指导,后期负责收购,所以农户根本不用担心酸枣的销路。
“驿路多酸枣,行人翠色中。”这是元代诗人陈宜甫对酸枣景色的生动描写,也是清涧酸枣产业即将纵深铺开、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在不久的将来,酸枣产业将成为清涧特色农业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记者郝彦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