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陕北一行 [复制链接]

1#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032498.html

陕北一行

王如虎

年5月2日,利用五一假日和树林相约开车出行一次。不同以往的是这次是我开汽车而行,所以观景成为次要,开车上高速成为主要目的,毕竟是第一次驾车上高速,因此格外的谨慎。

2号一大早出发,沿霍永高速西行,尽管是五一假日,但行车还是很少,到隰县服务区稍作休息,添些饭食,便继续西行。本次出行并不是奔着某个景点而去,只是有一个大方向——陕北。所以是一次对自己无要求的行程。到永和、过*河,进入延川境内,沿长延高速转包茂高速北上,所经隧道无数,碍于开车,无法记之。

到达的第一站是腰鼓第一乡的延安市安塞区(原来的安塞县),进城找了一个停车场把车子停妥,两人游逛于城中。

与其他陕北县城一样,受地域限制,走线沿河而行,建筑依山而建,充分利用河床、地势,所以整个城市层次性很强。只见西边高山之顶人工建造一个巨大的腰鼓,山下一个较大的广场,是在河床之上所建,沿河边步行,见河岸崖壁石刻:华夏一鼓。游逛一圈,开车继续前行,按常理原路上高速,事实是受地域性限制并不是现象那样,应该从相反的方向找出路才对路,只好在下一个高速口下来,再往回返,途中又突遇阵雨,并无大碍,只是来回多走了二十二公里。

沿包茂高速继续北上,一路无话,感觉陕北植被,自然与山西有所相差。中午时分来到靖边县。

停车街边,小店就餐,当地特色小吃——羊杂碎。饭后少时休息,向毛乌素沙漠进发十多公里的路程就到了,远观之,多年来的治理,成效明显。步行深入,更多的了解沙化原因。

原路返回,继续北行,数十公里来到横山区(原来的横山县),属榆林市。与许多陕北县城地形地势相差无二,时间要求今夜下榻于此,于是先找宾馆,安顿下来。两人远见东北方向高山上有所庙宇,便寻路而行,街巷小路时宽时窄,顺势而上,再拾及攀登,到达顶点,庙宇东侧是一广场,有体育器械,供居民锻炼身体,东北处有一雕塑,近看是高岗的雕塑,奥,原来“盖棺无定论”的高岗是横山县人。

居高俯视横山县城尽收眼底,向南北延伸而去。绕道而下,来到城内繁华街巷,走走看看,物价并不底下,还稍偏高。饭店不多,来到一家面馆,就着羊杂来了一碗汤面,之后留着街巷回到宾馆休息下来,洗漱之后,再次出门顺河遛弯,直到觉得累了,便回店休息。

横山滨河路夜景

3号一大早,提上行李,出了店门,拐弯吃了早点,便上路于榆林方向。行进中发现地名中有那么一个特别的字:伙,不得其解。如:伙场洼、高家伙场、王家伙场等。后来到镇北台,看到“伙盘地”这个名字的解释才明了。伙盘,伙聚盘居,“民人出口种地,定例春出冬归,暂时伙聚盘居,因以为名。”“而凡边墙以北,碑界以南地土,即皆谓之伙盘,尤内地之村庄也。”两个来小时便来到榆林市区,辨明方向后,导航去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天下第一台的镇北台。

榆林素有“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之说。

镇北台:镇北台建于明万历35年,台呈正方梯形,分四层叠起,外砌砖石,內夯*土,台高三十余米,一层为基座,东墙南侧置城门;二层台南设砖石踏步和券洞,向东直通三层,南墙石刻横额“向明”;

北面石刻横额“镇北台”;三层台东外砌砖石踏步;四层台南外砌砖石踏步,台四周设垛墙,原建有木结构了哨楼一座,清末坍塌。镇北台依山踞险,居高临下,北瞰河套,南蔽三秦,锁长城要津,控南北咽喉。台体粗狂大气,古朴庄重,巍峨壮观。虽经数百年风霜雨雪,仍完整地屹立于红山之巅,以其雄浑奇特的造型,苍凉凝重的风貌向世人昭示着无穷的魅力。伴随其周围的还有一种特有的树木——旱柳,又叫直柳、江柳、立柳、砍头柳、毛柳。在长城博物馆还看到明代的“五行城砖”。

领略了与山海关、嘉峪关齐名的镇北台,驱车进入榆林市区,来到榆林老街,汽车停当,步行来到榆林老街,人文行走,南北走向,游人穿梭其间,两侧店铺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一路南去,楼牌相隔,造型各异,时走时停,不时抓拍,也作留念。

“六楼骑街”是榆林老街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榆林城闻名遐迩的一大亮点。

鼓楼、鼓楼建于明成化九年,台基为陕北窑洞特色,楼高三层,二层悬挂一面大鼓,遇准点辰候,击鼓传时。匾额为‘’北临雁塞‘’。

凯歌楼又名古怀德门(老榆林民俗博物馆):创建于明弘治五年(年)。原名怀德门,是二拓榆阳时的南门,以华美著称。文革中拆毁,年复建。明正德十三年(58年)武宗巡视榆林时,曾在楼上驻跸,命名为太乙神宫。上有二层木楼建筑,分南北两院,两院各立旗杆一对,南院有牌楼一座。楼之四角均有钟鼓角楼。相传旧时边塞战争结束时,往往在此举行祝捷、献俘、庆功等活动,故有凯歌楼之名。

钟楼、钟楼带有近代西洋建筑风格,顶部还装饰着钟表。建于民国十年(92年),高三层24米,悬挂着的匾额石刻为民国榆林著名书法家李堂、白介微所书:"蜚英腾茂"、"北临雁塞"、"南控乌延"、"芹水流芳"、"驼峰拥翠","蜚英腾茂"、"万流仰镜"。楼基砖砌拱洞四通,由底及顶高24米,长20米,宽5米。东侧有大门,门顶筑过桥,可拾阶登楼。楼顶中心建木质重檐八角亭,内悬大钟。年9月6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楼、万佛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年)。楼内供奉有20公分高的佛像近万尊而得名,是榆林老街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楼。楼基上建二层木质结构楼阁,分南、北两院:南为孔雀明王殿,北为观音殿,两院东西各有三楹配殿。二层主楼均为斗拱飞檐,四角克举,明廊回护。

星明楼,星明楼建于明嘉靖年间,全木质方形结构,共三层,高20米,底层为四石基台座,每个石基上竖巨柱7根,共28根柱子支撑全部楼体。其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年4月20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年)。年被拆除,年复建。文昌阁石台奠基,十字相通。全楼共有4组28根立柱,支撑楼体。楼分三层,顶部为十字歇山。三层楼檐下均悬匾额,分别为“五星会垣”、“天下宗师”与“文昌阁”,为当地著名书法家叶兰一门三代所书。

最南面是榆林卫城,其正门是南门、西门是镇远门。

南门有一段老城墙,历经沧桑,外墙斑驳,里面*土屹立不倒,当年雄伟关隘恢宏气势犹在。历史上榆林还是首都北京的安全战略屏障,榆林是全国唯一由皇帝钦定城墙高度可以超过北京的城市,榆林与北京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安全共同体。

西绕出卫城南是东西向的驼峰路,路南有一街边小公园,抬头远眺只见高耸的凌霄塔。

凌霄塔:凌霄塔亦名文笔塔,位于榆林城南榆阳桥东侧山峰上,始建于明正德十年(公元55年),后可能遭毁,有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年)建造,详细年代待考证。它是榆林坐标性建筑,为榆林市增加了不少魅力。关于凌霄塔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传说这座塔与李自成也有不少关联。

折回,整个老街来回行程4.53公里,绕过鼓楼向北老街向北延伸而去,因身累作罢!

回到停车处,就近用餐,开车出城从“榆林南”上高速,这时回见天空起风,沙尘暴袭来,追赶而来,顺风推上我们一程。这时才想到最近北方时常的沙尘暴天气,而昨日至今老天却那样的照顾我们。经榆蓝高速踏上回家的路。路经米脂县、绥德县,在榆林南服务区、清涧北服务区、永和停车区不时休息,确保行车安全。下午六时回到霍州,全程公里,结束此行!

探索科学奥秘之窗

感谢您的支持,喜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