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路遥生命的最后时刻妻子执意离婚,12年后 [复制链接]

1#

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43岁的路遥人生被永远的定格在了这一刻。

此前的他因肝硬化腹水,已经住院许久,这一天,死神将他带走了。在西安这片他无比熟悉的土地上,路遥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程。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矛盾文学奖”获得者,医院后的日子,却显得十分的凄凉。

在路遥最后的时光里,他只能有气无力地躺在床前,虽然他的病床边经常会有人来探望,在他的床头也摆满了鲜花和水果,但是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前来探望的人里面,没有一个是他的家属。

没有儿女床前尽孝,没有爱人嘘寒问暖,有再多的陌生人看望,只能让路遥更加的孤寂和凄凉。

但是给路遥打击最大的是在他去世前三天,妻子林达和他离了婚。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遭受这样的打击,对于路遥来说实在是雪上加霜。

在外人看来,在路遥这样艰难的时刻,妻子如此做法,实在是有些薄情寡义,但是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结局实在是路遥一手造成的。

路遥,年12月2日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本名叫做王卫国。路遥出生的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经历了多年的战火之后,全国各地都是百废待兴。

在那个时候的陕北农村,娃就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财产,无论你是穷是富,只要可以生,就绝不会停止。

路遥是家中的长子,父母除了他这个儿子之外,还有6个孩子,但是由于极端的贫苦,家中实在没有粮食来养活这些孩子。于是在路遥七岁的时候,父亲便将他过继给他的大伯——王玉德。

王玉德和妻子李桂英本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他们本来育有子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不幸夭折。那时候膝下无子,在农村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无奈之下,王玉德决定过继自己弟弟的长子,好让自己的生活有个依靠。

那时候的路遥已经懂事了,他虽然百般不愿意,但还是跟着大伯离开了故乡。虽然大伯、大妈不是路遥的亲生父母,但他们仍然给了路遥所有的爱。

可以说,路遥的童年虽不是在父母身边度过的,但是却绝不缺爱。特别是他的养母李桂英给予了路遥一生极大的宽慰。

李桂英没有什么文化只是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但是她对路遥一直都是视如己出,只要有好吃的,都会留给路遥,即便自己身上衣服破烂,也一定会给路遥穿上最好的。

原本,王玉德只准备让路遥读完小学就辍学回国,毕竟家里的日子紧巴巴。多一个劳动力,家里的生活也会好一些。

那时候的陕北农村,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上学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所以,那时候养父母打算等路遥小学毕业后,就不再让他读书了。

但是养母李桂英看到了路遥对于读书的那种渴望。最终,在李桂英的坚持下,在路遥干爹刘俊杰的帮助下,路遥最终进入延川中学就学,从此改变了一生。

为了帮助路遥上学,李桂英和王玉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有一口好吃的,绝对都给养子留着。有时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李桂英就拐着打狗棍,拽着病躯到离家稍远的延长县一带乡村讨饭——她怕让儿子丢人,把乞讨的食与物卖掉,兑成零钱供路遥念书。

可以说,没有李桂英这样一口一口地乞讨,就不会有后来的路遥。

路遥长大后读了大学,逐渐成为中国著名的作家。然而可惜的是,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收入依然很低。即使像路遥这样的大作家,生活依然十分拮据。因此已经失去丈夫的李桂英,仍居住于穷窑之中。但每个月,路遥仍会给老娘寄出一点生活费。

可以说,路遥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了养母的养育之恩。

但是在路遥的人生中,有一个人是他始终有所亏欠的,那就是他的妻子林达。

与出身贫苦的路遥不同,林达出身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之家。上世纪70年代,在那个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她以知青的身份,从北京插队至路遥所在的延川县,担任通讯干事。

那时候的路遥也在延川县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路遥和林达抬头不见低头见。林达身上那种来自大城市女孩儿的知性深深地吸引这路遥,所以路遥只要找到机会,就会找林达攀谈。

而林达呢?对于路遥的才华也非常欣赏。特别是他原汁原味的纯天然的文学风格,尤其让林达为之着迷。不久后,路遥和林达进入了热恋状态。

林达对于路遥的爱是全身心的,年的时候路遥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如愿考上了延安大学。

为了让路遥可以安心地读大学,林达甘愿放弃自己读大学的机会,她用每个月38元的工资,除去生活开销,全部寄给了丈夫路遥。可以说,没有林达,就没有路遥的后来。

到了年,路遥和林达终于在大家的祝福声中,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仅仅一年后,他们的爱女出生了。

一开始,林达梦想着她与路遥的婚后生活,将是那种夫唱妇随、琴瑟和谐,像诗一般的生活。然而可惜的是,林达的生活中并没有诗,而是被柴米油盐的辛劳所填满。

那时候路遥常年伏案写作,对于家中的大小事务是一概不管,全部都由妻子来打理。路遥每天几乎都要熬夜到三四点,才会休息。然后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中午。

彼时的林达在一所杂志社上班,她每天按时上下班的同时,还要操持家务,照顾女儿和路遥。往往每天都是林达上班出门了,路遥还没起来,等到林达回来的时候,路遥已经在工作,夫妻两人几乎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

久而久之,生活的现实让林达逐渐的清醒,这样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

当年的林达在也是一位新时代女性,她渴望独立,渴望自力更生,绝不甘于在家中做全职太太,但是对于婚姻和爱情她也有着自己的向往,但很显然如今的生活绝不是她想要的。

而路遥同样不会放弃自己的创作,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最终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路遥对于《平凡的世界》的撰写,更是让两人走向了决裂的深渊。

《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路遥献给养育自己陕北大地的一件厚礼。为了完成这部巨著,路遥将自己的时间、金钱、家庭乃至于生命,全部投入到其中。

从白天到黑夜,路遥没日没夜的“闭关”。他每天起床,吃过午饭就坐到书桌前,开始他的创作和抄写工作。

而此时路遥家中的经济情况,却开始越来越差。一方面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收入本就不高,所有的稿费加起来也没有多少。

还有一点就是,路遥这个人的习惯实在是“太费钱”!

路遥写作的时候有两大爱好,首先是烟。这个和很多同时代的人物一样,路遥基本是烟不离手,一天要抽两包以上,而且路遥抽烟很讲究,只抽好烟,绝不将就。那时候路遥每天只抽“恭贺新禧”,一天两三包,当时元的工资甚至都不够烟钱。

其次是喝咖啡,由于那时候路遥晚上长期要写作到深夜,很多时候都是要靠咖啡来提神。然而路遥喝咖啡一样,也绝不喝便宜货,那时候他只喝“三合一”袋装的麦氏咖啡,也就是后来的麦斯威尔。

麦斯威尔咖啡在我们当代人来看,大约也就相当于雀巢的档次。但在当时,却是不可不扣的奢侈品,价格相当贵。所以,很多人形容说为什么路遥穷?原因就是:挣得不多,花的不少。

很多人会不理解为什么路遥明明没钱,却还要追求如此高的生活品质呢?他的好友海波曾经问道:为什么不降低烟的档次?而路遥的回应则认为好烟不是生理上的需求而是心理上的需求。

一句话,点出了路遥心理的真实世界。抽好烟也好,喝好咖啡也罢,其根本来源还是由于路遥心中的自卑。

出身贫苦的他,急需借助于外物,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强大。这件事在路遥看来比什么都重要。

总之,正是因为路遥不健康、不节约、对朋友过分豪爽的消费观,让他生活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甚至需要找朋友借钱度日。

而林达和女儿生活的凄苦,是可想而知的。林达虽然顶着“路遥夫人”的名头,却光吃苦,没有享受到半点好处。而这一切,让林达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和路遥离婚,即便是在路遥生命的最后时刻,林达的决定都没有动摇过。

最终,路遥含泪签下了离婚协议。由于病情严重,路遥将离婚事宜交给自己弟弟王天乐去办。对于哥哥与嫂子的离婚,王天乐写道:

“年初,我嫂子林达正式提出了和路遥协议离婚,对此,我无话可说,我也十分理解林达,她不知提出多少次要离婚了!在这一点上,我一点也不恨林达。”

我们很难想象,在于路遥离婚的时候林达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对于这个自己曾经深爱着并为之付出一生的男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己却要与他离婚,我想这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我想这是对于林达最真实的一种写照。

如果说在妻子,兄弟面前路遥都不是好相处之人,那么在女儿面前他确实最完美的父亲。

因为自己得的是肝病,害怕传染给他的女儿,他坚决不让女儿来看望他,最后的几个月只能在病床上,看着女儿的相片流泪。

而他的女儿也没有辜负他,一直都深爱着他这位父亲,因为12月2日是路遥的生日,还给他准备了生日礼物,没想到11月17日就去世了。

在葬礼上这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泣不成声,她掀开路遥的棺材板,小心翼翼的放入自己准备的礼物。

路遥去世后不久,林达组建了新的家庭,新任丈夫是一位教授。

这时候的路茗茗在北京上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学习平面设计。毕业之后,路茗茗产生了用自己的才华设计父亲著作的念头,但是当她收集父亲作品的时候才发现,那些出版父亲作品的出版社在失去版权之后,却依旧在继续出版销售,这显然是违法的。

按照继承法,林达和路茗茗对路遥的遗产享有法定继承权。可当时路茗茗未满18岁,于是林达就与有关出版社签订了出版路遥作品的《图书出版合同》。

年4月16日,太白文艺出版社和广州出版社又达成了共同出版《路遥全集》的合同。

年,30岁的路茗茗一纸诉状把两家出版社告上法庭,自己的母亲也追加为被告。母女两人对簿公堂一下子成为当年的热点新闻。

后经过法院审理后认为,合同签订的时候,原告不满18岁,监护人代签没有侵犯原告权益,不违法,属于有效合同。而此后的合同属于对以前合同的补充,同样合法。于是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原告路茗茗不服判决,提出上诉,北京市中级法院经过审理,维持原判。

但此时的林达看着站在自己对面的女儿,心中也非常的痛苦,自己当年离开路遥对于女儿来说永远是母女二人之间的一个心结。最后林达深思熟虑后,决定无偿把版权全部转让给了女儿。

其实对于路茗茗来说,判决结果并不重要。起诉的初衷是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是女儿对父爱的一种回报。

时间飞逝,路遥已经离开我们30年了。正所谓文章千古事,斯人已去,但佳作永存。路遥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这本巨著,时至今日依然感染着无数平凡的人。

恰如他在书中所说的那样: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甚至是微不足道。但是,从《平凡的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再弱小的人物都是伟大的存在。在遇到挫折、困难和磨难时,不妨读一读,我相信书中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可以让我们重新振作起来。

最后,笔者在这里郑重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原价元,如今只需76元,只是两杯咖啡、一张电影票的钱而已。有意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