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好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明天是12月26日,谨以此文献给一代伟人!
送柳亚子的真迹
一代伟人的《沁园春雪》,冠绝古今,当数历朝历代第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国的词,产生于唐代,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代。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极盛的时代,产生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也正因为国富民强,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音乐绘画等。而词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诞生的。
词就是音乐,美词就是一首美妙的音乐。可以说,词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兄弟,词讲究曲调、调名和固定的句数、字数、韵味以及平仄。
词的诞生,给予了中国人空前的意境,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插上了美妙的翅膀。至五代时,大街小巷,官员百姓无不轻音浅唱,词风也为之一变,意境更加开阔,风格更加成熟。到宋代,词的发展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俨然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苏东坡
从宋以下,元明清至民国,几乎没有出现过词的高潮,更谈不上旷世之作。直至一代伟人的《沁园春雪》的出现,恰如石破惊天,就像词坛上皇冠上的明珠,绚烂夺目,穿越古今,雄视天下。
我们把目光重回唐代、五代以及宋朝,我们去寻寻觅觅,我们去地毯式搜索,惊讶地发现流淌了一千多年来,得到历朝历代高度评价的美词也就那么几十来首吧。不错,这些美词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成为中国人民的共性之美!比如: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再如: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辛弃疾
第四: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第五,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以上这五首震古烁今的词,是豪放派的典型代表,无论是被称为诗神的苏东坡的阔大鸿远,还是词中之龙的辛弃疾的沉雄悲壮,抑或是大英雄岳飞的慷概激越,都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词分豪放和婉约,刚读了豪放,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另外几首婉约派的名词吧:
五代李煜的二首词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清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再看:李清照的二首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第三,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当然,在中国的词的发展历史长河里,还有很多美词名词,在这里就不再一一枚举了。现在我们把目光专注于一代伟人的《沁园春雪》吧。
此词写于年2月7日陕北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的一个窑洞里。直到9年后,即年11月14日才发表在重庆《新民报》第二版副刊上。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此词一出,横绝六合,扫空万古,重庆轰动了,中国轰动了,中国的文化界轰动了。
民国大词人柳亚子首先看到此词,惊为神作。他写到: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也就是说苏东坡和辛弃疾也不是对手。
蒋介石的文旦陈布雷说: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今天,再次拜读,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不愧冠绝古今,当数第一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