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中国举行授衔仪式,这拉开了我国军衔制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我军迈出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这是对过往数十年革命路程的一次总结,参与授衔的,无一不是为党和国家的建立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军人。其实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并非是所有曾在战场上立下过赫赫战功的人都来参加了授衔仪式。此次授衔仪式,针对的仅是军职人员,像那些早已转入地方工作的干部,就不在授衔的范围之内了。像毛主席、邓小平、周总理,都是如此。
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阎红彦曾经就是军队中人,但在授衔的时候已经是四川省的一把手,按理来说不应该在授衔人员中,但毛主席点名要他出现在名单上,因此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阎红彦究竟是谁,他究竟有什么过往呢?
年11月,阎红彦带领部队解放重庆后,便留在重庆担任军管会主任,负责重庆的战后重建,以及生产力的恢复,同时也兼顾周边匪患的清剿。在阎红彦看来,虽然是从军队来到这个地方工作,但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所以他没有任何犹豫就来到了需要他的地方。等到了年,阎红彦凭着出色的政绩,以及对四川地区的熟悉,被任命为四川省委书记,同时兼任重庆市书记,为重庆市后来成为直辖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军委早就拟定好了授衔的门槛,现不担任军职的,都不在授衔人员的范围内,所以阎红彦即使曾立下赫赫战功,但也不在考虑名单上。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又让毛主席等人,在要不要给阎红彦授衔的事上犯难了。
原来成都军区成立后,干部领导基本都有了人选,但唯独副政委还是空缺的。考虑到阎红彦对四川地区的熟悉,所以就让他出任成都军区的副政委,既然在军区任职,那阎红彦自然也就算是军职人员了,也就应该考虑进行授衔。所以阎红彦的授衔提议,出现在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办公桌上。纵观阎红彦革命历史,论资历他要比许多将军都要早入伍,论功绩他在抗战、解放战争中打了许多精彩的胜仗,足以担任上将军衔。但就是成都军区的副政委,不太搭配上将的称号,因为其他同等级别军区的副政委,大多也就授予中将军衔而已。因此中央军委特此召开了一场会议,讨论阎红彦该授予什么军衔。会议上有人说授予上将,有人说授予中将,但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直到最后,毛主席才一锤定音,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提议,要么就是不授军衔,要授就必须得是上将。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阎红彦的名字被列入了上将名单中。为什么毛主席会特例为阎红彦授衔呢?这还得从阎红彦的过去说起。
阎红彦16岁那年,便响应革命号召加入了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年,党在西北地区发起了一次起义“清涧起义”,这是阎红彦首次参加武装暴动。在清涧起义失败后,阎红彦与其他同志一起,创建了晋西北地区的游击部队,在来到陕西甘肃地区后,被任命为游击队的副总指挥。可以说阎红彦的存在,对我党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除此之外,阎红彦同时也兼顾着西北地区地下情报人员的管理,在他的带领下,国民党戴笠率领的特务组织,始终没能讨得任何好处。他曾隐藏身份,偷偷混入了国民党部队的一个主力团,并引导带领了这个团发起起义活动,在削弱国民党部队实力的同时,也加强了我党的实力。他的工作成绩突出,毛主席曾公开表彰阎红彦,说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年共产国际7次会议召开,此次会议中共派阎红彦作为代表出席,在约定日期抵达莫斯科。在参加会议时,他向共产国际汇报了,我党在中国的革命成果,也因此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认可。在会议结束后,阎红彦进入了苏联的军官学习深造,主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军事作战水平。年十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长征在即,但就在此时,中共上海的驻地却被国民党袭击,导致我党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为了重新恢复与共产国际的联系,远在苏联的阎红彦临危受命,孤身一人携带密电码返回国家。在接到任务后,阎红彦立马开始背诵电码,由于电码繁杂庞大,背诵难度非常之高,再加上阎红彦不懂英文,更是加大了背诵难度。因此阎红彦花了半年的时间,才将电码熟记于心,之后很快就沿着新疆回国了。
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查,阎红彦精心打扮成一位走南闯北的商人,由北向南前进,期间他小心翼翼,就连睡觉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如此才有惊无险的来到了北平。但阎红彦到达北平后才知道,红军已经离开了。为了能找到红军的去向,阎红彦在北平待了一段日子,收集了近些天的报纸和新闻信息,才得知原来红军去了陕甘地区。随即阎红彦再次启程来到了西安,到达西安后阎红彦立马联系了我党的地下人员,拿到通行证后便立马动身,前往了红军所在的陕北苏区。由于陕北苏区的执勤人员并不认识阎红彦,所以在看到有陌生人出现在苏区,立马就把阎红彦抓了起来。所幸阎红彦赶忙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再加上有其他同志认出了阎红彦,他才得以来到毛主席所在的驻地。毛主席见到阎红彦后非常高兴,才有了后来夸赞他,为革命做了重大贡献的事。这件事既关乎全党的安危,也对革命事业接下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事情,在阎红彦的功绩簿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这也只是阎红彦众多功绩中的其中一项而已。
如果要细数阎红彦的功绩,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作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阎红彦军事才能必然非常出众。陈锡联晚年回忆曾说,阎红彦是从尸山血海爬出来的,是经历过血与火试炼的将领,曾指挥参加过大兵团作用,有着非常丰富的战斗经验。年阎红彦与陈锡联一起指挥野战军3纵,不仅打的国民党军队丢盔卸甲,就连敌军指挥官都被活捉,。经此一战,陈锡联对阎红彦的军事才能,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与阎红彦做同事的那些日子,陈锡联不止一次佩服阎红彦的指挥能力,更是对他的后勤物资筹集能力赞不绝口。
年挺进大别山时,那时天气已经渐入冬季,气温每日都在剧降,但解放军战士过冬的衣服还没有着落,仍旧穿着单薄的衬衣。如果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势必会使战士们的士气大受打击,从而降低部队的作战能力。因此中央决定拿出一部分的资金,向老百姓或者工厂,采购战士们过冬的衣服。但由于国民党一直在对我军施行物资封锁,导致筹集的衣物杯水车薪,这一情况陈锡联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此他特别找到了阎红彦,希望他能帮野战军的战士,买到一些保暖的衣物。阎红彦一听组织有需要,他二话没说就开始干活,先是联系到了各地的党组织,再由当地有名望的人出面,从商人的手中购买大量的棉花和布,接着再在革命根据地制作成衣服,送到每一个野战军战士的手中。事后陈锡联由衷的感慨,如果没有阎红彦,战士们很可能要在恶劣的环境中,与强大的敌人进行作战。
阎红彦在从苏联密送电码回来后,就接到了新的任务,那就是与周恩来一起,解决八路军部队的后勤粮食问题。当时陕北地区的百姓,常年在军阀和地主的压迫下,导致家中基本都没有余粮。再加上国民党担心我军借用百姓的船只运粮,把百姓的船统统都调走了。种种原因下,导致我军的筹粮工作陷入了困境,阎红彦到任后没多久,便凭借过往在陕北的斗争检验,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意见,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筹集够了物资。后来毛主席在会议上对阎红彦进行了表彰。
结合阎红彦的过往来看,不管是指挥作战还是担任后勤筹集物资,阎红彦的能力都非常值得肯定。他的革命功绩和经验,也备受毛主席和中央的认可。因此在年授衔时,毛主席才会破例,为他授予了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