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历史不负耕耘者。五年春华秋实,五年攻坚克难,五年砥砺奋进。”在隆重庆祝我们党成立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在“十四五”开局起步、肩负新使命扬帆起航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清涧县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来自全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党代表齐聚一堂,带着全县党员的嘱托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共同谋划该县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展开这张融合万千气象的时代画卷,每一笔都让人热血沸腾,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一个篇章都催人奋进。
这五年,全县人民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加压奋进,清涧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内生动力有效激发、民生福祉大幅增进、宜居水平不断提高、政治生态明显改善。
勠力脱贫攻坚,全员参战、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清涧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分层分级构建责任体系,以“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为目标,科学制定减贫计划,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对标对表补短强弱,强化组织、纪律、业务三大保障,推出“三清”行动、“我述职·你评议”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措施和制度,推动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并荣获“全国健康扶贫先进县”称号,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组织创新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消费扶贫作为全国唯一县区案例入选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
聚力产业转型,经济持续向好。经济发展,核心在产业。五年来,清涧县协调引进了西部粮仓、北国枣业、陕果集团、北京斛盛、中盛牧业5大龙头企业,成功创建了“塬上清涧”县域公共品牌和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实施了红枣深加工、绥延高速、清子高速、万米大道、“两中心一学校”等一批涵盖产业建设、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的重点项目,拉动了经济稳步增长,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90万亩红枣林正常年景能保持20万吨产量,山地苹果面积达16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67万,“清涧黑毛土猪”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并建成太极圣境、路遥书苑、北国风光等3个3A级景区。
突出生态引领,擦亮绿色发展“底色”。清涧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铁腕推进污染防治行动,扎实开展河道“清四乱”整治,建成两个污水处理厂、两个垃圾填埋场;实施道路生态长廊建设、城区城郊绿化、美丽乡村绿化、景区绿化提升、生态产业建设、义务植树“六大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义务植树万株;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平方公里,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着眼民生大事,增进人民福祉。清涧县委、县政府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验收和“双高双普”省级评估验收,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8.5%;中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建成使用,县医院成功创建“二甲”,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完善就业创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严格落实防疫防汛各项措施,实现防疫路上零感染,防汛路上零伤亡。深化平安创建,全力抓好安全信访维稳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夯实思想基础,筑牢根基堡垒。清涧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持续提升、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放松,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提升了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扎实推进“以案促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实现县委本届任期内巡察全覆盖,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推动了政治生态明显改善。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未来五年,清涧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贯彻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以全力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示范县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奋力谱写清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清涧县委书记孙利斌作报告时强调。
未来五年,清涧县将扭住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经济“三个重点”、强化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做优做强民营经济“三个保障”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农业产业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商贸物流、构建现代产业服务体系“三步走”,全力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着力构建三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清涧县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以枣果为主体的林果产业体系、以小杂粮为主体的种植产业体系、以猪羊养殖为主体的畜牧产业体系,以产业融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以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全产业链在县域内形成。通过在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物流体系、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市场四个方面精准发力,切实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积极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同时,围绕产业发展,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以奖代补、购买服务、国有企业参股、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实现对产业经营主体的品种改良、品质提升、金融支持、保险购买、农技指导、检验防疫、检测认证、品牌打造、仓储保鲜、市场销售、质量追溯等全流程跟踪服务,助推农业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发展。
在文化旅游方面,清涧县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坚持把县域作为一个整体景区进行规划,以全域视角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精品景区景点提升建设,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业态培育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到年,北国风光、太极圣境、路遥书苑升格为4A级景区,新建3个3A级景区、1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围绕精品景区,整合全行业、全产业、全领域的优质资源,集中打造10个特色民宿集中区,配套开发一批特色小吃、道情演艺以及石板、枣木、陶艺等文创产品,加快建设县城游客综合接待服务中心,推进旅游产业全域、全景、全业提升,实现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到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64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在生态经济方面,清涧县立足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区定位,坚持全流域生态建设、全系统生态保护、全要素价值实现,统筹山水林田坝草治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立健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保护补偿、价值实现等保障机制,积极参与林业碳汇交易,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风能、光伏、抽水蓄能等新能源产业,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完善“一盘棋”的责任落实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从而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示范县,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在民生事业方面,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从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教育体制改革、医疗卫生建设、区域养老模式探索、物业规范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完善服务功能为重点,提升县城品质和镇村能级,形成功能互补、生态宜居、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网格体系。同时,深化依法治县,推进“平安清涧”建设,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健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新形势新任务。清涧县二十次党代会指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今后,清涧县广大党员干部将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检验“四个意识”、体现“四个自信”、诠释“两个维护”。该县将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切实把全县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清涧高质量发展上来。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强化政治属性,提升服务功能,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建设能干事善创业作风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的作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科学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回顾清涧县第十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可谓群众生活好、城乡换新颜,一系列斐然成绩令人振奋、催人奋进。踏上新征程、担当新使命。未来五年,清涧县委、县政府必将继续带领全县人民奋力谱写百姓更富、生态更美的高质量发展清涧新篇章。
作者:任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