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沁园春》
毛主席一生所作的诗词数不胜数,普通人最熟悉的恐怕有四首,一首是《七律长征》,一首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首是《沁园春长沙》。剩下的一首传唱度似乎还要更高上那么一筹。它就是点评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一代天骄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正式刊出是在年11月14日,当时重庆《新民报晚刊》将它以《毛词沁园春》为题刊出。在这首词上阕,毛主席遥望北国壮丽雄阔的雪景,沉醉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下阙追溯古今,恣意点评古往今来的帝王人士,豪气冲天,不愧为主席自喻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刚一被发表,就引起了轰动。当时在还未正式刊出之前,它已在民间流传开来,但毕竟传播范围不是很广,影响力有限。正式刊出并震撼文坛之后,它更是受到一片赞誉。民国时期的词坛盟主柳亚子先生更是赞不绝口,称它为“千古绝唱”。
他曾经面对这首词,赞叹它即使是苏东坡、李清照两人复生,尚且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更何况拿它和南唐和两宋之间的词去相比了。
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文坛词坛,更是对政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他,当时的反动派领导人气得暴跳如雷,寝食难安。他不得不组织一批御用文人,命令他们拟作一些和词来贬低它,降低它的价值,然而这些文人的诗词里充满酸臭腐朽的意味,让人不忍卒读。怪不得伟人看了以后哂笑说:“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年2月,那是一个寒冷料峭的隆冬时节。当时前不久,也就大概4个月之前,红军顺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战略转移:长征,胜利来到陕北顺利会师。年1月26日,毛主席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亲身践行党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号召。
2月5日清晨,鹅毛大雪已经一连下了几天,天地间一片素白。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趁着这难得的闲暇之际,毛主席兴致盎然地外出赏雪,大雪飘飘荡荡,漫山银装素裹,入目都是一片白,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烁着炫目的白光。
部队驻地不远是黄河流经的一段,此时常年奔腾不息的黄河也被冻住了。
好一派雄浑壮阔的北国雪景!都说磨练诗人性情的除了艰辛的生活,便是壮阔的风景。此时伟人的诗情也被这一片风光所引动,不由诗兴大发,顷刻间,这篇《沁园春·雪》的初稿已经在毛主席腹中打好,静等主席落笔写下,一蹴而就。两天后,也就是2月7日,经过两天时间的精心琢磨,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毛主席终于落笔。他挥毫疾书,恣意汪洋,一气呵成写下了这气吞山河的名作:既慨叹了祖国壮丽山河之美,又抒发自己远大抱负的《沁园春雪》就此诞生了。
此时,名作虽已出世,但却没有好好的宣传,依然默默无闻,静等大放异彩的时刻。
一天访三友
时间来到了年,当此之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最深重灾难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战场上一同对敌的反动派政府一意孤行,企图掀起又一次战争,独掌政权。为了戳穿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邪恶阴谋,毛主席于年8月28日飞抵重庆与反对派当局谈判。谈判其间,毛主席还多次会见了著名的爱国人士。
9月6日毛主席拜访了三个人。第一位是他在长沙认识的孙俍工先生。孙先生才华横溢,书法独树一帜,飘逸俊秀。毛主席拜访时给孙先生带去一张纸卷,上面是主席亲笔书写的《沁园春·雪》。孙先生欣赏完,赞他“仿古而不泥于古”、“由行而草,自创一派”,是“笔底自由了”。这是从书法的角度欣赏这幅作品,认为主席的字脱胎于古法,已经自成一派。
第二位是著名的左派人物于右任于先生。当天午间,于先生设宴招待毛主席等人。
于先生也是一个擅于写诗词之人,他和毛主席之间谈论的话题也渐渐从国事转为了诗词一道。
令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于先生竟然也听说过此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沁园春·雪》一词。
于先生品评了一番,赞赏说毛词在结尾说了句风流人物,但正是这一句让整首词的气魄远迈古今。
第三人是柳亚子先生。当天下午,毛主席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专程拜访了这位当时的著名爱国诗人。当时柳正在编撰一本诗刊,本来是想向毛索要亲笔手稿的《七律长征》以便校正传抄本中的错误。主席爽快地答应了,数天后,柳收到回信,却并非《长征》诗,而是主席说的“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的《沁园春·雪》。柳读罢全诗,被其雄浑的意境,恢弘的气魄所吸引,不由写下一首和词。
巨石卷千浪,一出天下惊
同年11月28日,重庆《大公报》将《沁园春雪》和柳亚子的词一同发表。这首词一经发表,就引爆了整座山城,一时间人们纷纷争相传诵,好评如潮。当时重庆的各种报刊也纷纷发表贺词和各种评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报刊发表的和词至少也有50篇,各种评论的数量也在20篇左右。即使是上溯几千年的历史,这在我国的诗词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不仅仅是因为这首词的文采飞扬,这首词表露出的雄浑气魄更是惊人。当时反动派政府借着这首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帝王,攻诈毛有“帝王思想”,欲“专制独裁”。
或许正是因为这点,反动派当局组织了一批文人在攻击的同时,还要求全体文字工作者按照《沁园春·雪》原韵填词上交,之后择优发表,希冀通过这种下作手段将这首《沁园春》淹没在一众“佳作”之中。经过几轮选拔,倒是在一片歌功颂德的马匹诗文中也找到了几篇反动派们认为的“佳作”。不久,反动派控制的报刊纷纷刊出了这些名为“诗作”,实际上是一些小人们溜须拍马的马屁之言,更是平庸之作。
面对如此文坛乱像,当时一些持中立立场的文人和亲善我党的文人都是义愤填膺,纷纷写下自己的和词反击反动派一方。其中,尤以才女孙荪荃的作品中一句“同怀抱,把乾坤洗涤,解放今朝”最为痛快淋漓。毛主席看了之后也赞叹说:“心上温馨生感受,归来絮语告山妻”的感觉。
气吞山河,乾坤再造
柳亚子和词中有一句“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情着意雕”。
其实不是柳亚子举的这些例子中的风流人物缺少气概,只会牢骚,而是毛主席集领袖之气与书生风流之气于一身,文治武功横扫古今,让无数风流人物也望尘莫及。这首词中蕴含的毛主席反抗封建压迫,要改天换地,再造乾坤的雄心壮志与牺牲精神,或许才是这首诗传唱不衰,流芳百世的重要原因。这种精神也是毛主席战无不胜,光芒万丈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