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党史学习教育英雄模范永远激励我们谢高 [复制链接]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

从贫瘠小县到“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浙江义乌的发展堪称传奇。这场变局的开端,与一位老人密切相关。他叫谢高华,浙江省原义乌县委书记。


  年4月,51岁的谢高华调任义乌县委书记。当时,义乌主城区不到3平方公里,有“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一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义乌农民开始从事各种副业,在城里逐渐自发形成小规模的路边市场。虽然义乌素有“鸡毛换糖”的走商文化,但在当时,路边市场仍被视为“投机倒把”。
  转折发生在年5月的一天,在县城摆摊经常被驱赶的农妇冯爱倩,将谢高华堵在县委机关大院外,责问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谢高华并没有把这个“胆大”的女人赶走,而是请她进办公室,听她讲述遇到的困难。听罢,谢高华拍着胸脯说:“你继续摆摊,有人来查就说谢书记同意的。”
  此后,谢高华着手对义乌的农民状况和城里的摆摊者进行调查,他认为,如果农民从事小商品售卖能吃饱饭,甚至致富,那就高度契合党中央的精神,就不违法。政府要顺应民意,给市场松绑。当时政策不明了,不少干部怕担责任,顾虑重重。在一次县机关大会上,谢高华明确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年9月,义乌县委作出决定: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并由义乌县政府发出通告。这是全国第一份明确认同农民商贩和专业市场合法化的政府文件。
  开放市场只是第一步。当时仍有许多百姓想干又不敢干,为此谢高华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县委还要求有关部门要开“绿灯”,工商部门要准予登记,发放营业执照,银行、财税、执法等部门都要予以支持。对于不执行县委开放小商品市场决定的,予以撤职。
  义乌市场开放后,税收管理矛盾突出。经过深入走访,谢高华认为,要“放水养鱼”,不能“杀鸡取卵”,由此大胆推行“定额计征”,即对每个摊位每季度评议核定一个固定税额,目标额度之外的营业收入不再计税。
  谢高华在义乌任职两年零八个月,他回忆道:“当时改革情况复杂,我们也有很多情况搞不清。我就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

今天,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年销售额超亿元。“义乌市场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义乌人民创造出来的,它凝结着历届义乌党委政府精心培育的心血。”面对人们的溢美之词,谢高华说。 

潜心创作抒写时代


  路遥原名王卫国,年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为子,其后一直在延川生活、学习、工作至年。这片土地和人民的信念,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身上。
  年,路遥与谷溪、闻频、陶正、军民等人创办了《山花》文艺小报。他最初许多诗歌刊于《山花》,其短篇小说《伏胜红旗》《基石》等,也同样首先在《山花》上刊发并引起外界的注意,后被选入省级文艺刊物。正因为有最初的文学创作成绩,路遥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在大学的平台上积累文学营养,为以后的文学腾飞作了扎实的准备工作。
  “新时期”之初,年轻的路遥把目光投向变革中的现实生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